第七届国际鸡形目鸟类学术研讨会在越南洞海市成功召开

828 阅读 · 828 喜欢
多鸟元素
粉丝:828 文章:828

由世界雉类协会(WPA)主办、越南自然保护协会(VNC)承办的“第七届国际鸡形目鸟类学术研讨会”于 2019 年 9 月 23 日—24 日在越南洞海市召开,来自英国、越南、中国、德国、捷克、日本、新加坡、印度等14 个国家的科研院所、动物保护管理、饲养繁殖机构及保护地的一百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全球鸡形目鸟类的研究、保护及可持续管理,重点关注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讨会设有大会报告、圆桌讨论和墙报等环节。来自中国、尼泊尔、英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 19 位代表就鸡形目鸟类的野外种群调查、繁殖行为、栖息地选择、进化与谱系地理重建、基因组及遗传多样性、人工繁殖以及监测与观测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做了报告,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在会议墙报环节,10 多张墙报的作者展示了其雉类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并与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次研讨会还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录论文摘要 26 篇。会议期间组织召开了 2 场圆桌会议、一场分组讨论会,分别就绿孔雀和彩雉两个物种的研究和保护以及国际鸡形目鸟类的优先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其中,9 月 23 日晚上召开了“绿孔雀保护策略及计划”,由 IUCN鸡形目专家组主席 Simon Dowell 博士主持。会议通过视频、PPT 等形式,就亚洲当前绿孔雀种群调查监测与保护中面临的困难及可能的解决措施进行了认真交流与讨论。

在 9月 24 日下午的“鸡形目鸟类保护优先物种研究”讨论会上,首先由 Simon Dowell 博士介绍了鸡形目鸟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当前最新进展及今后的工作目标及计划,然后通过分组的形式对鸡形目鸟类保护优先性的评估标准及拟选物种进行了讨论,最后各小组分享了各自的讨论结果。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各国学者在鸡形目鸟类研究与保护方面的最新进展,代表所属单位涉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有关机构、非政府组织、动物园、饲养繁殖中心及相近机构。本次会议上,来自这些机构的代表们对参与交流与展示积极性较高,且富有激情。在研究内容上,既有鸡形目物种分布、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栖息地选择等经典研究内容,也有系统进化、基因组学等最新研究方向,还涉及到珍稀雉类饲养繁育、再引入等传统内容。我国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长期以来雉类研究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本次研讨会,我国共有 23 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交流。其中,中科院动物所孙悦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北京林业大学丁长青教授分别主持了大会的学术报告。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邹发生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徐基良教授、王楠副教授、中山大学刘阳副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董锋副研究员、兰州大学安蓓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鹏程博士、北京动物园张敬老师、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姚红艳等做了大会报告。付义强、田姗、汪珍、杨晓君、邱源等进行了墙报展示。在绿孔雀圆桌会上,杨晓君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代表的报告内容丰富,涉及物种包括雪鸡、白鹇、褐马鸡、白马鸡、绿孔雀、白冠长尾雉、黄腹角雉、灰腹角雉、绿尾虹雉、白眉山鹧鸪、四川山鹧鸪、环颈雉等,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9 月 24 日晚上举行的会议闭幕晚宴上,为此次会议作出贡献的个人颁发了纪念品,我国代表团的张正旺教授、丁长青教授、孙悦华研究员、徐基良教授等人获得了表彰。会后,我国部分与会代表还参观了越南河内动物园,进行了学术交流,受到了该动物园副园长等管理人员的欢迎和热情接待。本次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各国专家的交流和联系,拓展了我国鸟类学家、动物饲养繁育单位技术人员与世界雉类协会的合作空间,这必将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鸡形目鸟类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管理及饲养繁育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 :徐基良 田姗)

“赞助支持 menjieliefu.com 快速成长”
赞助支持